[转载] 民间传说:朱元璋囚禁施耐庵,怒气执笔写水浒
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,众所周知,水浒传作者施耐庵,同样耳熟能详。两人相差几十岁,期间是否认识,众说纷纭。且听民间故事是这样说的。
话说施耐庵和刘伯温都是元末明初人。他俩小时候跟着同一个师傅在山上学艺。
出师下山那天,俩人约定个乱世年月,谁也不去保主,各人找个清闲的地方隐居起来。
施耐庵做到了,可刘伯温一满肚子心眼儿。他明着答应下山不去保主争权谋利,下山后却背着施耐庵,偷偷地保着朱元璋打起天下来!
那朱元璋得了个能掐会算的刘伯温当军师,好像猛虎插上双翅。在刘伯温的扶助下,他先后打败了元军和其他武装力量,不断地扩大了自己的势力地盘。
不几年工夫,朱元璋得了天下,在南京定都,建立了明朝,当了皇帝,封刘伯温做他的宰相。
施耐庵这时候才听人说: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皇帝,在南京坐朝,封刘伯温为宰相。
一时间,施耐庵气得两眼发花,浑身哆嗦!从那,他走到哪里,骂到哪里,到处骂刘伯温背信弃义,不够朋友。
施耐庵在外骂刘伯温的话,传到朱元璋和刘伯温的耳朵里。
朱元璋怕施耐庵在外头煽风点火,笼络人心,另立山头,拉起人马和他作对,便把施耐庵请进皇宫,封他为副宰相,叫他和刘伯温一块儿为自己出谋划策治理国家。
谁知,这施耐庵是个犟精,一听朱元璋和刘伯温耍把戏,气更不打一地出。脖子一扭,气冲冲地说:“不当!”
刘伯温见施耐庵不接这副宰相的官职,只当他嫌这官小了,便把嘴唇一抿,笑嘻嘻地捧起那颗正宰相的大印,来到施耐庵跟前,恭恭敬敬地递过去。
“师兄,您若嫌这副宰相的职位委屈了您,小弟情愿把这正宰相的职位让给您来坐!”
施耐庵是什么人?一听刘伯温这话中有话,从刘伯温手中接过那正宰相的大印,“啪”的一声摔在地上。没好气地道:“少来这套,说不干就不干!”
说完,施耐庵袖子一甩,大步走出了金銮殿。
朱元璋和刘伯温见施耐庵软硬不吃、傲气十足,心里又是气又是恨。没等施耐庵走出皇宫的大门,朱元璋就下令,把施耐庵捉回来软禁起来。只准吃喝玩乐,不准离开皇宫半步。
施耐庵越想越对朱元璋和刘伯温不满,便铺开纸,磨好墨,假借写宋朝故事的名义,以家乡梁山为背景,写好汉替天行道打昏君的故事《水浒》,用来表示对朱元璋的反抗。
施耐庵写啊写,写啊写,不知不觉写了三年。
当他写到第七十五回时,明朝江山在刘伯温等人的扶助下,已经稳稳固固了。这时,朱元璋和刘伯温觉得天下太平,施耐庵再有本事也掀不了船,便把施耐庵放了。施耐庵从皇宫放出来后,到外边四处走了走,看了看,访了访,从恨变敬,心想朱元璋几年的功夫就让百姓安居乐业,从心眼里佩服他俩的,对他俩的火气也就消了。
有道是:“神争一炷香,人争一口气。”施耐庵心里的火气消了,也没继续《水浒》的劲了。就这样,《水浒》写到七十五回便半途而废地搁下了笔。
再往后,施耐庵这七十五回《水浒》流传到了民间,罗贯中看后十分喜爱,却又觉着这部好书有头没尾十分可惜,便又拿起笔来,从第七十六回开始续写起来。罗贯中一口气写到第一百二十回,才结了尾,写成一部完整的书。
所以,后人传说:《水浒》的前七十五回是施耐庵而作,后四十五回是罗贯中续写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