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我的2024] 我的2024: 走街串村,听听老人言,桂林真的很多故事
过去的2024,以经只能幕然回首,想想过往的云烟,想想过往遇到的风景,遇到的人,一切已经成为记忆。
翻开2024年的手机相册,128+256g内存,都已经被记忆的相片,视频给占满了,又是删除记忆,重新启航的开始。
回首2024年,发现大胆的我,做了一个很多桂林生活人都不敢做的事,就是利用空闲的时光走街串村,也许这是我看着论坛老友@自由飞跃@行走天下@人人安老师的贴子太多,受到熏陶,让自己大胆的走出门。
常言道:“读万卷书,不如行万里路。”
作为在桂林常年生活的人,其实很多时候,连路都不知道,更别说桂林有什么好玩的,好吃的。
走出家门,走街串巷,走村入户,聊聊家常,方知小桂林,真的大。
而在这一年里,我也数不清楚,和多少人聊过天,走了多少个村子,但是每到一个村子,都会有不一样的人,和不一样故事,不一样的美食,不一样的人文风情等待着我去发现。
当小时候,我们常挂在嘴边“多听听老人言”。
在这一年里面真的能感受,收获不少。
朱家村,一个拥有神奇庙宇的村落,神龙梁栋,青砖黑瓦,屋檐翘首,砖瓦白蒙,庙宇旁的老房子,住着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家,蹒跚步履,驼峰高耸,割草喂牛,拾柴做饭,她告诉我:“人不能懒,好好过日子。”
她没有读过书,谈话之时,仍然在忙碌着手头的工作,她用亲身经历去告诉我:“做人不要懒”生活就是简单的柴米油盐,不管年龄,好好过日子,日子总是会很快过的。
在西岸村遇到两个李大哥,一个是龙头的守护者,负责龙头的日常保管,日常维护,一个小小的龙头,点滴之笔,出神入画,的画工,让龙头焕发生机,一份坚持,让龙头能长期保存下来。
一个是村里的半仙,不是因为他能神算,而是因为他才识过人,年近八十,记忆深刻,能上知天文地理,外知世界各大州版图,熟知中国历朝历代于心,深知村子的过往,村规,以及桂林近代的变化,而被村里人称之为“半仙”,也应证了桂林民间,总有高人在。
迪塘金家村,一位65岁的热情老人家,一座古石桥,成为其守候,只因“司马桥记”,司马隐者。
老人家以村为伴,以桥为傲,以朴实无华,勤快为本。
茶洞垠头村,每个老人家都是历史的见证者,大部分人都能娓娓道来,村中变化,村祠的变迁,让传承在点滴之中,慢慢流传。
桂局村,老人家,桂局拳的传承者,又是青狮潭水库建设亲身经历者,几许时光,六十年的岁月洗礼,也淹没不了尘封在脑海之中,挥之不去的青春记忆。
遇见则有缘相见,2024年的一次简单的聊天,确让2024年的秋天,桂林人能重见青狮潭原貌,见证如楼兰之地的公平湖,如大漠孤烟枯水时期青狮潭真容。
六十年一甲子,六十年的一个轮回,重见天日,也让短暂的聊天,变成了记忆之中的回放。
当诗和远方,同在的时候,遇见了金鸡河水库的大海,草原之景,而风景之美,让人留恋,但更让我留念的是河陂头村七十九岁拾柴火的老人家,以及正在家里忙碌准备做腊肉的老奶奶,只因我车子没有电,三言两语之间,便同意我充电,还热情得叫我留下来吃饭,这分淳朴。
也让我回到《桂林生活网论坛》,写下了金鸡河“我在桂林的海等你,约吗?”,也不知道是文章内容起了作用,还是桂林生活网硬实力的影响,金鸡河水库,一夜成名,成为网红打卡之地,从而缔造了桂林版的草原乡村特色文化,桂林版的诗与大海风景文化,“蒙古草原特色篝火晚会”,“乡村草原村晚”等等特色乡村旅游。
一次偶然的遇见,一份朴实的感动,也成就了一个小小乡村,上万人的相约。
每个乡村,都有留守的老人,每个老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经历,当暮然回首过往,他们能说出来的故事,才是桂林的故事,从桂林的浮桥,到乡间的古道,再到乡村之中的一砖一瓦,从简单龙舟文化,再到老同走众亲,都有道不尽的板路。
“听听老人言,桂林的板路才能更好扯下去”,桂林的故事才会更精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