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我的2024] 2024年时光相册:那些难忘瞬间的永恒定格
在2024年的时光相册里,每一张照片如同一扇窗,我透过它便能看到这一年的点点滴滴,这不仅仅是时光的印记,更是那些难忘瞬间的永恒定格。今天,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2024年,分享那些照片背后的故事,留下一些值得回味的记忆。
2024年1月,拜访桂林市百货总公司原总经理刘庚新
“没有文明路百货商店就没有今天的桂林百货大楼,可以说这是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”。这位老人叫刘庚新,今年84岁是一名老党员,曾经是桂林市百货总公司原总经理。在他任职期间,参与了桂林百货大楼的建成,从此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记忆。
说起来,我和他的缘分就是一次邂逅。那是去年的一天,在银行办理业务的人群里,有一个穿着中山装的老人深深吸引了我的目光。只见老人坐在银行沙发等待办理业务,他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,一双明亮的眼睛看上去很有神,一身中山装穿在他身上非常精神,感觉有一种独特的气质。
于是,我走近和老人说你穿中山装看起来好精神,老人听了回应说他喜欢穿中山装,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穿了。在聊天中,我感觉老人非常有亲和力,言谈举止之间洋溢着儒雅之气。后来,我们互相留下了电话联系,在往后的联系和交往中,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忘年之交。
2024年2月,春节的欢乐时光
在外婆家过年是孩子过得最有年味的春节。外婆家门口挂上了大红灯笼,贴上了大红春联,增添了喜庆的氛围。放鞭炮是农村过年不可或缺的传统,也是孩子们最开心的事。
晚饭后,在家门口的空地上,儿子和小伙伴一起放鞭炮,放烟花。随着一声声鞭炮的炸响,看着烟花绽放,在那一刻所有的烦恼和忧愁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,只剩下无尽的欢乐和幸福。
在这里,孩子度过了春节的欢乐时光。这份记忆,相信将会伴随着孩子的成长,我想这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热闹和欢乐,更是一种内在的团圆和传承。
2024年3月,与桂林生活网论坛好友静姐合影留念
静姐是我在桂林生活网认识的好友之一。我们相识于2022年,当时她以网名“静好6970”在论坛分享了她童年与火车有关的帖子,引起了网友的共鸣。文章很有感染力,其中一段:最盼望的就是父亲出差回来,去车站接父亲,这样就可以吃到那时只有火车上才有的面包……文章以朴实的语言描述了当时的情景,虽然我没有经历过,但还是很感动。
后来,静姐在论坛分享了不少帖子,我们在回帖中互相交流和鼓励。静姐不仅文笔好,人也很好。有一次,当她得知我写桂林老厂需要老照片,好巧不巧她曾在这个老厂工作过,现在已经退休。记得当时她不顾生病休息,冒得雨天跑去厂里的宣传展览厅拍下了老照片,这样的支持和行动,让我感动不已。
“一个人最大的成功,就是将喜欢的一件事做到极致!”这是静姐帖子里寄于我莫大的鼓励。说起来,我们的第一次见面在2024年3月16日,由桂林市秀峰区档案馆在独秀书房举办了我的“时光易逝,影像永存”的摄影展,静姐给予了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。在这里,我想或许只有作品的致谢,才是对支持鼓励我的静姐以及朋友们最好的回报吧!
2024年4月,探访原桂林日用化工厂
探访老厂,仿佛踏入了一段被遗忘的时光。走进这里,建筑四周绿色的植物与破旧的砖墙交织在一起,形成了一幅既复古又充满生机的画面。阳光透过斑驳的窗户,洒在这片废弃的空间里,为这里增添了几分温暖与活力。
老厂的每一个角落都透露着岁月的痕迹,但正是这些痕迹,赋予了它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。漫步其中,时间仿佛凝固,让我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,去感受那份久违的宁静与平和。我想这不仅是一个废弃的工业遗址,更是一段值得去探访和记录的历史。如今,这个原桂林日用化工厂的部分老厂区,由桂林九号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打造为“九号文创园”,并赋予了它的新生。
2024年5月,桂林街头的捏面人
还记得桂林街头的捏面人吗?这些由面团精心捏制而成的手工艺品,它们形态各异,栩栩如生,既有活泼可爱的动物形象,也有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,如历史人物,神话传说中的角色等。这是一个传统的手工艺活,现在却很少见到了。
五一假期溜娃,我们在滨江路遇见了捏面人摆摊,孩子们立刻被眼前的手工艺品吸引住了。他们全神贯注地观看老人捏面制作起来,仿佛也被这份匠心所打动。于是,我拿起手机拍下了这一时刻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这样的民间传统手艺现在很少见了,眼前这个桂林街头的捏面人,为这里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
2024年6月,洪水退后在清淤工作的环卫工人
一场洪水席卷了我们的城市,洪水退后留下了满是淤泥和垃圾的街道。有一群平凡的环卫工人,他们肩负着清淤一线的重任,成为了这座城市最温暖的记忆。
环卫工人穿着橙色工作服,手持铁锹,扫帚等工具,穿梭在大街小巷将污泥和垃圾清理干净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在他们的辛勤付出下,街道逐渐恢复了往日的整洁,市民们的生活重新回到了正轨。
这一切的改变,都离不开环卫工人默默无闻的付出,是他们换来了城市的洁净和市民的舒心。在他们的身上有一种朴实无华的美,那是一种平凡而伟大的美。
2024年7月,记录孩子参观桂林老厂
小学的暑假作业其中一个是参观桂林老厂,那天我带孩子参观了一个具有历史韵味的老厂车间。进入车间,仿佛穿越回到了过去,古朴的车间建筑、斑驳的墙壁标语、老旧的机器设备,每一处都充满了岁月的痕迹。
在一间昏暗的车间里,一台大型的机器设备吸引了孩子的目光。只见他站在一块木板上,好奇地观察着这台机器。阳光透过窗户斜斜地洒进来,照亮了机器的一部分,也照亮了孩子的好奇心。
在参观中,我对孩子简单介绍了桂林老厂的发展历史,那些老机器的背后见证了无数老一辈人的辛勤付出和汗水,曾经为桂林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。这次行程不仅让孩子亲身感受到了老厂的工业文明,激发了对老厂历史的兴趣,同时也丰富了课外的知识。
2024年8月,陪妈妈在大海边散步
“妈妈,你觉得这里什么样?”我忍不住问。
“很美,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大海。”妈妈微笑地说。
听到这句话,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。在我的记忆里,妈妈总是忙碌的身影,她用那双曾经细腻如今却布满岁月痕迹的手,撑起了我们这个家。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痕迹,我才真正意识到,妈妈为我们家付出了很多很多,但她从不抱怨,总是微笑着面对生活。
海风继续吹拂着,海浪不断地拍打着岸边,就像是在为妈妈奏响一曲生命的赞歌。我和妈妈并肩走在沙滩上,望着远方的海平线,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感慨。那一天,对我来说,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,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,让我重新认识到陪伴家人的重要和生活的真谛。
2024年9月,打卡瓦窑老棉纺厂月饼
中秋节来临之际,领到瓦窑老棉纺厂的月饼盒就地打卡,这不仅仅是一种节日的食品,更是承载着很多老桂林人的记忆。
那时候的老棉纺厂,每逢节日里食堂都会做糕点作为职工的福利,后来做出的月饼大受欢迎。特别是以纯手工制作的葱香豆蓉和豆蓉蛋黄月饼最为出名,当年凭借着美味全市皆知。
“时过境迁,唯有记忆。”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,总有一些东西是永恒不变的,那就是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美好记忆的珍视。在忙碌的生活中,在这里我找到了一丝安宁,一份怀旧,也给了我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力量。
2024年10月,在这片希望的稻田上
对于孩子们来说,秋天的稻田是一片美丽的风景,也是一个大自然的乐园。在稻田边,留下了他们的欢声笑语,有时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抚摸着稻穗,用鼻子嗅嗅弥漫在空气中的稻香,有时仔细观察着稻谷的秘密,瞧瞧谷子剥了皮是晶莹的米粒,孩子们不由感叹大自然的神奇。
“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”孩子们站在这片金黄的稻田前,观看着农民忙碌地收割稻穗。在这里,孩子们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和不易,从播种到收获每一粒粮食都承载着农民的辛勤和汗水。他们明白了要珍惜每一餐,不浪费任何粮食的古训,这一情景已经深深烙印在了孩子们的心中。
2024年11月,向桂林保卫战抗日将士致敬
这一年11月10日是桂林保卫战80周年纪念日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,我们特意来到骝马山下,缅怀曾经在这里战斗牺牲的抗日将士,儿子站在士兵雕塑前敬了一个礼。这位士兵雕塑站立的姿势庄重而肃穆,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血与火的历史。
看着这位士兵的雕塑,我不禁想起了80年前那场浴血奋战的桂林保卫战。在那个艰苦的年代,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为了家乡和民族的生存,决然走上了战场。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防线,用生命捍卫了家乡的每一寸土地。
牢记历史,勿忘国耻。在这个桂林保卫战80周年的日子里,我意识到有责任传承和发扬这种爱国精神,让儿子从小记住这段历史,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。
2024年12月,拜访老师傅了解梳篦传统工艺,挖掘梳篦历史文化
桂林梳篦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,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价值。这次在桂林人论坛“龙井女”的带领下,我们同桂林手工艺人协会负责人一起拜访了灵川大面圩的老师傅,向他们了解梳篦传统工艺并收集样品。
在一间老木屋里,老师傅向我们详细讲解其制作工艺,让我们更加了解到梳篦不仅曾经是一种日常用品,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。每一把梳篦都是匠人用心制作的工艺品,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。
通过这次拜访,我们不仅收获了梳篦的知识,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传统工艺的魅力和价值。于是,我们桂林手工艺人协会负责人收集了梳篦样品和制作的老工具等,希望将来通过举办展览,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梳篦的历史文化。
站在窗前,当夕阳最后一缕阳光渐渐隐没于天边时,我知道2024年正式画上了句号。回首往事,如同这里的每一张照片承载着我这一年的点点滴滴,成为了我最难忘的时光记忆。我想在新的一年里,或许还会遇到更多难忘的时刻等待着记录下来,而那些过去的美好时光也将陪伴着我继续前行。再见2024年,你好2025年!